国防军的近义词大全
- 近义词之1:主力军词语释义:担任作战主力的部队; 比喻起主要作用的力量。
- 近义词之2:野战军词语释义:也称野战部队”。在全国或战略区域的范围内实施机动作战任务的军队。通常是担负歼敌重兵集团作战任务的主要军事力量。故又称主力军;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军队最高一级的建制单位。1949年初以前,曾按各大战略区统编为西北、华东、东北、中原和华北等野战军,1949年初始,又将西北、中原、华东和东北野战军分别改称为第一、二、三、四野战军。各野战军直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,下辖若干兵团和特种兵部队。建国后,野战军番号撤销,野战军领导机关与有关军区机关合并。
- 近义词之3:常备军词语释义:国家(或政治集团)在平时所基本保持的现役的正规军队。其规模通常根据国际形势、国内战略方针和经济基础等基本因素确定。是战时作战军队和扩编的基础。
- 近义词之4:后备军词语释义:预备役军人的总称;指某些职业队伍的补充力量:产业~。
- 近义词之5:远征军
- 近义词之6:生力军词语释义:指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。也用来比喻新加入某种工作或某种活动能起积极作用的人员。
- 近义词之7:驻军词语释义:驻扎军队; 驻扎的军队。
- 近义词之8:友军词语释义:与本部队协同作战的部队。
- 近义词之9:联军词语释义: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武装组织联合而成的军队:东北抗日~。
- 近义词之10:民兵词语释义: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。通常是国家(或政治集团)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。是常备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兵,是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,在各个历史时期为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实行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制度,一面参加社会主义建设,维护社会治安,一面接受军事训练,完成战备勤务,并随时准备参军参战,保卫祖国,抵御侵略; 民兵组织中的成员。
- 近义词之11:雇佣军词语释义:国家(或政治集团)以金钱招募兵员所组成的军队。有从本国或本民族中招募,也有从外国或外民族中招募。
- 近义词之12:匪军
- 近义词之13:捻军
- 近义词之14:叛军
- 近义词之15:起义军
- 近义词之16:游击队词语释义:一种装备轻便,行动灵活的非正规武装组织,通常采取扰乱﹑袭击等作战方法出没无常地打击敌人。
- 近义词之17:预备队词语释义:作战时军队首长掌握的机动力量,用以完成作战计划中预定任务或应付新的情况。
- 近义词之18:预备役词语释义:也称后备役”。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。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以随时进行兵员补充的重要方式。分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。在中国,退出现役而符合服预备役条件的士兵和军官,编入民兵组织或进行预备役登记的公民,均分别服士兵预备役和军官预备役。
- 近义词之19:新军
- 近义词之20:新四军词语释义:抗日战争时期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。1937年10月由在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成。叶挺任军长,项英任副军长。在皖中、苏南、豫东、苏北等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,创建多块抗日根据地。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◇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,陈毅为代理军长,刘少奇为政委,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。1944年后,新四军展开攻势作战,并于1945年8月举行大反攻,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要贡献。解放战争时期,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- 近义词之21:侵略军
- 近义词之22:雁翎队词语释义: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在河北首洋淀地区的一支著名的水上游击队。
- 近义词之23:铁军词语释义:勇敢善战的军队; 指北伐战争中叶挺所率的国民革命军独立团。因英勇善战﹐所向无敌﹐故称。
- 近义词之24:同盟军词语释义:为共同的斗争目标而结成同盟的队伍。
- 近义词之25:童子军词语释义:旧时一种少年武装; 1908年创立于英国的一种少儿军体组织。我国民国时期曾仿行;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一种少儿社会组织。
- 近义词之26:外军词语释义:指在外作战的军队。
- 近义词之27:我军
- 近义词之28:占领军
- 近义词之29:政府军
- 近义词之30:国际纵队词语释义:指1936-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,许多国家的工人、农民等为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对佛朗哥反动军队和德、意法西斯武装干涉所组成的志愿军。后泛指为反对侵略,不同国籍的人志愿组成的军队。
- 近义词之31:好八连
- 近义词之32:机务连
- 近义词之33:十字军
- 近义词之34:习军
【国防军】的拼音及解释
词语
国防军
拼音
guó fáng jūn
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,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,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