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的近义词大全
- 近义词之1:蛮
- 近义词之2:胡
- 近义词之3:虏
- 近义词之4:戎
- 近义词之5:狄
- 近义词之6:匈奴词语释义:古族名。又称胡”。战国时游牧于燕、赵、秦以北地区,秦汉时占据大漠南北广大地区。西汉初攻扰汉朝北方『武帝时受汉军打击而转衰。宣帝时附汉。东汉初分裂,南匈奴附汉,北匈奴居漠北。南匈奴于东汉末分为五部,西晋时先后建立赵、夏、北凉等国,南北朝时经民族融合而逐渐消失。北匈奴于汉和帝时为东汉和南匈奴所败,部分西迁。
- 近义词之7:畲
- 近义词之8:佤
- 近义词之9:侗
- 近义词之10:犹太
- 近义词之11:傣家
- 近义词之12:纳西
- 近义词之13:畲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在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广东、安徽。
- 近义词之14:鄂温克
- 近义词之15:鄂伦春
- 近义词之16:柯尔克孜
- 近义词之17:仫佬
- 近义词之18:畲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在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广东、安徽。
- 近义词之19:仫佬
- 近义词之20:俄罗斯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在新疆; 俄罗斯联邦的人数最多的民族。
- 近义词之21:朝鲜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在吉林、黑龙江和辽宁;朝鲜和韩国的人数最多的民族。
- 近义词之22:高山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在台湾地区。
- 近义词之23:阿昌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云南的少数民族。约28万人(1990年)。讲阿昌语,无文字。通用汉、傣语文。多信小乘佛教。自制质地坚韧的户撒刀”畅销境内外。主要从事农业,善种水稻。
- 近义词之24:白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。约1598万人(1990年)。用白语。曾用汉字标记白语,现通用汉文。信佛教,崇拜本主”。木雕、石刻工艺精湛。有吹吹腔”和大本曲”等传统艺术。传统节日有火把节、三月街等。主要从事农业,善养鱼畜。
- 近义词之25:崩龙族词语释义:德昂族的旧称。
- 近义词之26:布朗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云南的少数民族。约82万人(1990年)。用布朗语,无文字。多信小乘佛教。主要从事农业,善种茶。
- 近义词之27:布依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贵州。
- 近义词之28:藏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西藏和青海、四川、甘肃、云南。
- 近义词之29:傣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云南。
- 近义词之30:侗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贵州、湖南和广西。
- 近义词之31:独龙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云南。
- 近义词之32:哈尼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云南。
- 近义词之33:赫哲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黑龙江。
- 近义词之34:回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在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云南、安徽、新疆、辽宁及北京等地。
- 近义词之35:景颇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云南。
- 近义词之36:黎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在海南。
- 近义词之37:傈僳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云南和四川。
- 近义词之38:满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在辽宁、黑龙江、吉林、河北、北京和内蒙古。
- 近义词之39:苗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贵州、湖南、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。约7384万人(1990年)。讲苗语,有文字。通用汉语文。信仰多神,崇拜自然,少部分信基督教。善于刺绣、蜡染。传统节日有苗年、四月八、龙船节、花山节、芦b168=诘取V饕从事农林业。
- 近义词之40:纳西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。约278万人(1990年)。用纳西语。曾用象形东巴文字和音节哥巴文字,现通用汉文。信东巴教。古代纳西族百科全书《东巴经》有重要文化价值。主要从事农业,兼事畜牧业。
- 近义词之41:怒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云南。
- 近义词之42:羌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四川的少数民族。约198万人(1990年)。用羌语。无文字,长期通用汉文。崇奉屋顶白石为天神。喜吹羌笛,自娱自乐。流行跳盔甲”传统祭礼舞。传统节日有羌年等。主要从事农业,兼事畜牧,擅长掘井和石砌建筑技术。
- 近义词之43:撒拉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青海、甘肃等地的少数民族。约88万人(1990年)。用撒拉语。无文字,通用汉语文。信伊斯兰教。喜唱撒拉曲、花儿”,流行四人骆驼舞”。主要从事农业,园艺业较发达。
- 近义词之44:塞族
- 近义词之45:塔吉克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。约33万人(1990年)。用塔吉克语,无文字。通用维吾尔语文。信伊斯兰教。主要从事农牧业。
- 近义词之46:塔塔尔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。约5060人(1990年)。用塔塔尔语,有文字。通用维吾尔、哈萨克语文。信伊斯兰教。能歌善舞。民族传统节日有撒班节”(犁头节)。主要从事商业。
- 近义词之47:通古斯词语释义: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的旧称。1957年复称鄂温克族; 西方学者对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某些民族的泛称,包括我国的满族﹑赫哲族﹑鄂伦春族﹑鄂温克族等。
- 近义词之48:突厥词语释义:中国北方和西方古代民族。亦作汗国名。公元6世纪时游牧于金山(今阿尔泰山)以南,因金山形似古战盔,俗称突厥”,遂成族名。公元552年建突厥汗国,全盛时疆域广阔,东至辽海,西达今里海,南到阿姆河南,北过贝加尔湖,控制中西交通及丝绸贸易商路。有文字、官制、刑法、税法等。582年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。
- 近义词之49:土家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重庆等地的少数民族。约5725万人(1990年)。用土家语,无文字。通用汉语文。信仰多神,崇拜祖先。擅长编织土花铺盖(织锦)。喜跳摆手舞。传统节日有族年等。主要从事农业。
- 近义词之50:土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青海、甘肃等地的少数民族。约193万人(1990年)。用土语,有文字,通用汉文、藏文。信藏传佛教∪酥油奶茶。精养良马,骑术高超。传统节日有擂台会、丹麻戏会、纳顿”(庆丰收会)。主要从事农业。
- 近义词之51:维吾尔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。约7207万人(1990年)。用维吾尔语、维吾尔文。信伊斯兰教。有著名的古典叙事长诗《福乐智慧》。音乐歌舞蜚声国内外,民族乐器精巧多样。传统节日有肉孜节、库尔班节。主要从事农业。
- 近义词之52:维族词语释义:维吾尔族的简称。详"维吾尔族"。
- 近义词之53:锡伯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新疆、辽宁、吉林等地的少数民族。约173万人(1990年)。用锡伯语,有文字。部分人通维吾尔、汉、满语文。信萨满教、藏传佛教。传统节日有四一八节等。主要从事农业。
- 近义词之54:瑶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广西、湖南、云南、广东、贵州、江西等地的少数民族。约2137万人(1990年)。用瑶语,无文字。通用汉文。信奉道教,崇拜多神。民间流行以石碑约法自律的习俗。传统节日有达努节等。主要从事农业,兼事林业。
- 近义词之55:彝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在四川、云南、贵州和广西。
- 近义词之56:仲家词语释义:汉末袁术占有长江淮河下游地区,自称为帝,号仲家。又称仲氏; 布依族和云南省部分壮族的旧称。
- 近义词之57:壮族词语释义:分布于广西、云南、广东、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。约15556万人(1990年)。曾称僮族”,1965年改现名。用壮语。原有方块壮字,现推行拼音壮文。信仰多神,流传道教。铸造和使用铜鼓的历史悠久,擅长壮锦刺绣。陶瓷工艺和干栏”建筑颇为著名。盛行歌圩。传统节日有牛王节、三月三。主要从事农业。
- 近义词之58:佤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云南。旧称佧佤族。
- 近义词之59:珞巴族词语释义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西藏。
- 近义词之60:吐蕃词语释义:公元七至九世纪,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。据有今西藏地区全部,盛时辖有青藏高原诸部,势力达到西域﹑河陇地区。其赞普松赞干布﹑弃隶缩赞先后与唐文成公主﹑金成公主联姻,与唐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。吐蕃政权崩荔,宋﹑元﹑明史籍仍习惯沿称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族为吐蕃,一作吐番。元中统间改称乌斯藏。
- 近义词之61:维吾尔
- 近义词之62:彝
- 近义词之63:鲜卑词语释义:古族名。东胡族的一支。春秋时游牧于蒙古草原东部『初,居于鲜卑山(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),因以为名。东汉时北匈奴西迁,遂进入匈奴故地,势力渐盛。东汉中后期曾建立军事行政联合体,后瓦解,一部分附属汉魏。两晋南北朝时,多部鲜卑族人在今华北和西北建立政权。内迁鲜卑族人多转营农业,与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。
- 近义词之64:女真词语释义:我国古代民族,满族的祖先,居住在今吉林和黑龙江一带,公元1115年建立金国。参看674页“金²”。
- 近义词之65:吉卜赛
- 近义词之66:傣
【夷】的拼音及解释
词语
夷
拼音
yí
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,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,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