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琴的近义词大全

  • 近义词之1:中提琴
    词语释义:提琴的一种,全长约660毫米。定弦比小提琴低五度,音色亦较低沉。常用于重奏和管弦乐队,也用于独奏。
  • 近义词之2:大提琴
    词语释义:提琴的一种,体积比小提琴大四五倍,音比中提琴低八度。
  • 近义词之3:竖琴
    词语释义:弦乐器,在直立的三角形架上安有四十八根弦。
  • 近义词之4:月琴
    词语释义:拨弦类弦鸣乐器。因音箱圆如满月而得名。木制。音箱扁平,两面蒙桐木板,中有金属丝弹簧。琴颈短,由琴颈至面板设十品或十二品,今已增至二十四品。张弦三至四根,以拨子弹奏。用以伴奏戏曲、曲艺。在中国民族音乐中,也常用作独奏、合奏乐器。
  • 近义词之5:马头琴
    词语释义:蒙古族弦乐器,有两根弦,琴身呈梯形,琴柄顶端刻有马头做装饰。
  • 近义词之6:东不拉
    词语释义:同‘冬不拉’。
  • 近义词之7:钟琴
  • 近义词之8:木琴
    词语释义:体鸣乐器。以若干由长至短的硬质木条排列在架上,一般与钢琴的黑白键相仿,排为两排。用有球形槌头的小木槌击奏,发音清脆。若在木条之下装设金属共鸣管,则发音更为嘹亮。多用于管弦乐队或独奏。
  • 近义词之9:冬不拉
    词语释义:哈萨克族的弦乐器,形状略象半个梨加上长柄,一般有两根弦或四根弦。也作东不拉。
  • 近义词之10:古筝
    词语释义:弦乐器,木制长形。唐宋时有十三根弦,后增至十六根,现发展到二十五根弦。也叫筝。
  • 近义词之11:筝
  • 近义词之12:珠琴

【提琴】的拼音及解释

词语
提琴
拼音
tí qín
解释
弦乐器→琴的一种; 弦乐器。小提琴﹑中提琴﹑大提琴﹑低音提琴的总称。亦单指小提琴。

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,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,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