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元的近义词大全

  • 近义词之1:铜钱
    词语释义:古代铜质辅币。圆形﹐中有方孔﹐价值最小。历代通用﹐但形制不一。清代末年使用铜元后﹐逐渐停止流通; 泛指钱财﹑钞票。
  • 近义词之2:铜板
    词语释义:铜元; 铜制板材; 铜版; 铜制的演唱快书等打拍子用的板状器具。
  • 近义词之3:小钱
    词语释义:汉王莽时铸的一种钱名; 分量不足或质量低劣的钱币; 中间有方孔的铜钱。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,使用铜元,每枚值有孔之铜钱十文。俗呼铜元为铜板,呼铜钱为小钱; 犹小费。额外支付的少量的钱; 小额的钱。
  • 近义词之4:铜钿
    词语释义:方言。指铜质硬币。亦泛指金钱。
  • 近义词之5:钱
  • 近义词之6:子
  • 近义词之7:文
  • 近义词之8:铜币
    词语释义:铜制的货币。

【铜元】的拼音及解释

词语
铜元
拼音
tóng yuán
解释
从清代末年到抗日战争前通用的铜质辅币﹐圆形。因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﹐中间无孔﹐故俗亦称"铜板"。光绪二十六年(公元1900年)在广东开始铸造。正面有"光绪元宝"四字﹐背面有蟠龙纹。每枚重库平二钱﹐当制钱十文﹐每百枚换银元一元。除当十铜元外﹐还有一文﹑二文﹑五文和二十文等面额。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﹐俗称"单铜板"﹔其次是当二十文的铜元﹐俗称"双铜板"。宣统年间(公元1909年-1911年)﹐铜元正面改铸"大清铜币"四字。在北洋军阀时期﹐铜元的种类很多﹐河南有当五十的铜元﹐四川有当百和当二百的铜元◇因各省滥发结果﹐铜元贬值﹐每枚银元可兑铜元数远远超过百枚﹐其兑换行市在上海称衣牌。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﹔翌年发行新的铜辅币﹐有一分﹑半分两种﹐旧铜元多被销熔。

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,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,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