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官的近义词大全
- 近义词之1:武官词语释义:指军官;使馆的组成人员之一,是本国军事主管部门向使馆驻在国派遣的代表,同时也是外交代表在军事问题上的顾问。
- 近义词之2:刺史
- 近义词之3:地保词语释义:清朝和民国初年在地方上为官府办差的人。
- 近义词之4:都督词语释义:古时的军事长官。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,兼管民政。
- 近义词之5:督办词语释义:督促办理;督察办理:~粮秣;指担任督办工作的人。
- 近义词之6:督抚词语释义:总督和巡抚,明清两代最高的地方行政长官。
- 近义词之7:翰林词语释义:唐以后皇帝的文学侍从官,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。
- 近义词之8:史官词语释义:主管文书﹑典籍,并负责修撰前代史书和搜集记录当代史料的官员。
- 近义词之9:侍郎词语释义:古代官名。秦汉郎中令的属官之一; 古代官名『制,郎官入台省,三年后称侍郎。隋唐以后,中书﹑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。至清雍正时,递升至正二品,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; 古代官名。晋制,诸王国皆置侍郎,大国四人,小国二人,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。
- 近义词之10:太守词语释义:官名。战国时对郡守的尊称『景帝时成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。至隋初废州存郡,州刺史代太守。明清时专以称知府。
- 近义词之11:提督词语释义:官名。明代驻防京师的京营设有提督,南京置操江提督◇巡抚常兼提督军务衔。清代设提督军务总兵官,简称提督,是一省的高级武官。沿江沿海设水师提督。
- 近义词之12:县官词语释义:县的长官;县的官吏; 朝廷;官府; 古时天子之别称。
- 近义词之13:巡抚词语释义:古代官名,明代称临时派遣到地方巡视和监督地方民政、军政的大臣,清代称掌管一省民政、军政的长官。
- 近义词之14:知县词语释义:官名。唐代佐官代理县令称知县事。宋代派朝臣充当县的长官称知(主持)某县事,简称知县。明代始正式用作一县长官名称。清代沿用。
- 近义词之15:总督词语释义:总管监督总督军务|昭宣承业,都护是立,总督城廓,三十有六; 官名。1469年明代专设两广总督,后渐成定制。清代起正式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,辖一省或两三省。另设专管某一事务的总督,如河道总督、漕运总督等; 宗主国派往殖民地的最高统治官员也称总督。
- 近义词之16:保甲词语释义:旧时户籍编制制度,若干户编作一甲,若干甲编作一保,甲设甲长,保设保长。
- 近义词之17:外交官
- 近义词之18:知事词语释义:民国初年称一县的长官。也叫县知事。
- 近义词之19:外交大臣
- 近义词之20:主考官
- 近义词之21:执行官
- 近义词之22:执政官词语释义:在古代欧洲,主要指称古代希腊城邦和罗马的高级长官。在雅典,约自公元前682年起,每年选举九名执政官,首席执政官,掌握内政,地位最高,其名字用来命名他任职的那一年,又称名年执政官”。在罗马,从前509年共和制建立后,每年选两名执政官,当年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,掌握军政大权。战时为军队最高统帅。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。
- 近义词之23:州督
- 近义词之24:港督
- 近义词之25:石油大臣
- 近义词之26:主官
- 近义词之27:考官词语释义:旧时政府举行考试时担任出题、监考、阅卷等工作的官员,现也泛指在招生、招工或招干中负责考试工作的人。
【文官】的拼音及解释
词语
文官
拼音
wén guān
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,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,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